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光临本公司官方网站!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人工智能+时代的一些思考
2018-11-07

  目前中国有700多万的保险代理人,从这么庞大的数字来看,短期内人工智能还无法完全取代代理人,但是人工智能与健康险具有非常天然的贴合度,一旦投入应用,将会切中传统保险的痛点,为保险机构带来崭新的机遇和新业务增长空间,尤其是改变用户普遍抱怨的投保麻烦、条款复杂、理赔难、价格高等问题。例如人工智能领域的智能保险顾问,可以通过大数据、保险模型,结合人工智能来帮助用户完成购买保险的过程,通过机器来回答保险问题,完成保险知识教育、产品选择、报价等问题,从而有效避免主观误导,从而减少保险纠纷和骚扰。

  众所周知,日本的电子产品产业非常发达,伴随而来人工智能产业也经常先人一步,有许多日本保险公司已经开始往这人工智能方面进军,其中有这么一家保险公司所有员工加起来只有34人,据悉这家保险公司今年1月正式启用人工智能系统,负责公司的保险理算业务,这项措施有望把工作效率提高30%,并且每年节省约1.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31万元)的工资成本。现在,这股人工智能风潮也已刮向了国内保险行业。面对飞速发展的新兴科技,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内险企从排斥走向主动试水,正在保险人工智能化的路上“摸着石头过河”。据了解,包括平安保险、中国人寿、中国人财保险、泰康在线、太平洋保险、新华保险等在内的多家险企都已将人工智能引入到核保、客服等环节中。

  为何近年来人工智能突然在保险金融领域大火呢?小编觉得,原因有以下几点:在经历了2015年,互联网保险行业集中爆发又遇冷以后,进入2017年,整个行业开始变的更加冷静和接地气。一方面互联网的玩家们开始向“场景险”切入,希望能够将更多用户留下;而另外一方面,以平安为首的传统的保险行业巨头在经历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型阵痛后也开始渐入佳境,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期间的改变可能比你想象中还要多。而且近两年,互联网保险的爆发行业有目共睹。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有平安健康保险等117家保险机构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实现2347.97亿元的签单保费,新增61.65亿件互联网保险业务保单,占全部新增保单件数的64.59%。

  互联网保险的新入玩家也越来越多,资本也十分青睐这一领域。据统计,去年全球互联网保险行业平均每个季度有48件融资事项发生。近几年,全球资本共向互联网保险创业企业投入了约17亿美元的资金。互联网玩家对传统保险行业的“入侵”,一度被认为是对传统保险行业的“颠覆”,尤其是当平安健康保险这类持牌互联网保险公司进入这一领域,不仅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可以在全国范围内经营,且互联网渠道降低了其运营成本和获客成本。

  蚂蚁金服副总裁、保险事业群总裁尹铭在一封内部邮件中写道,“保险有很大的需求,但保险难卖,保险也难买。”正是这种“难买难卖”的问题症结,促进了保险科技在保险行业的拓展发展,也随之带动了与其相关的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

  既然是大势所趋,那么人工智能在我国目前有哪些发展呢?

  马云在2016云栖大会上提到:未来机器一定会比人聪明,但机器不会统治人类,因为它们没有想象力和价值观。2016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公司创始人兼CEO李彦宏全面展示了“百度大脑”——百度人工智能全貌,他从语音、图像、自然语言理解和用户画像等四个方面阐述了百度大脑的能力。其中,李彦宏现场展示了运用情感语音合成技术还原**影星张国荣声音的视频,通过情感语音合成技术实现与粉丝的“隔空对话”,震惊现场观众,观众直呼“帅呆了!”

  近日,百度集团宣布与中国人寿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借助各自优势,在平台、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当然,中国人寿并不是第一家“试水”人工智能的险企。早在2012年,新华保险在其短信、电话互动服务平台方面就已使用了人工智能技术系统,解答常见咨询问题。2016年,“三马”创立的众安保险再下一城,助推整个保险生态信息化升级。

  人工智能被用来“量身定制”物价和保险

  目前,已有不少险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采用去中间化方式构建直销平台,获取社交媒体数据,运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定价和反欺诈模型,从而有效评估客户承保前、承保中和承保之后的风险。该平台不仅能降低中间费用,提高承保效率,而且有助于降低欺诈概率,为客户提供更符合其自身需求的个性化产品。去年8月,由泰康在线推出的国内首款保险智能机器人“TKer”面世,运用人脸识别、语音交互等技术能够实现自主投保、保单查询等功能。

  李开复曾在Google、微软、苹果等世界顶尖科技公司担任全球副总裁职务,在他看来,传统企业,比如说股票的数据,比如说保险业、银行业,各种金融,数据非常的丰富,而且是非常的狭窄领域,不用跨领域的理解,可以快速产生商业价值。

  能够预测的是,随着数据电子化程度加深、数据较集中且数据质量高的行业或将*先受到人工智能的改造,实现机器协助人类工作、提**率。

  智能定损减少“猫腻”,一个**的售后理赔近在咫尺

  7分钟能做什么?近日,平安人寿用7分钟完成了一起理赔案件,理赔速度之快令还没喝完一杯茶的浙江客户杨女士忍不住咂舌。为了改变核保慢、理赔难,不少险企试图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医治”这一顽疾。比如,此次平安人寿推出的“闪赔”采用*新科技实现后台的智能化审核,并快速出具赔付结论,    保证客户在30分钟内便可收到理赔结果。首先,通过数据分析为保险产品定价,实现定制。其次,通过机器识别参与保险核赔,降低风险。据了解,蚂蚁金服保险平台的图片识别技术是核赔流程重要应用之一,其消费保险的理赔环节,超过九成是依靠后台技术识别和判定。更重要的环节是对图片相似度的识别,在传统保险领域,企图骗保的人,可能会拿着网上下载的图片,在多家保险公司报案理赔。但在生鲜腐烂、化妆品过敏这些消费保险上,技术可以在一个庞大的图片库中,比对识别出报案人上传的是真实拍摄图片,还是重复使用了别人皮肤过敏的图片,亦或是网上下载了腐烂水果的图片。结合对理赔者信用程度的判断,绝大多数理赔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在线完成,无需人工干预。

  再次,通过技术优化业务流程,促进交易。目前,有些互联网保险公司和第三方平台开始将科技业务作为重要的一块。比如众安保险宣布成立了独立的科技公司,关注的技术更为前沿,包括区块链、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推出的平台包括区块链开放平台和智能投顾,从金融和医疗健康切入。

  *后,医疗系统结构日益复杂化,信息却呈现分散化,往往会导致患者由于所得信息不充分而作出多余的医护决定,实际并没有什么疗效,徒增不必要的费用,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引导个人及企业做出更好的医护决定。

  医保和人工智能现在都经常出现在新闻中,美国参议院废除了“美国平价医疗法案”(又称“奥巴马医改”)的立法草案,这让一些美国人感到恐惧,与此同时,机器学习ML和人工智能这两个概念的流行也激发了他们对自身的担忧。

  如果有办法将医疗保健与机器学习结合起来,提供不仅仅更**而且更主动的服务?能否削减成本、增强医保水平?它能帮助医保机构优化客户服务吗?而不仅仅依靠简单的指标?例如医疗技术平台Accolade公司在做这样一件事情:Accolade的Maya智能引擎将ML和AI结合,利用公司的医疗技术和服务平台,为企业雇主、医疗机构和卫生系统提供“专业健康助手”服务。该公司致力于提供“*具个性化的医疗体验”,但似乎也通过应用数据科学来帮助保险公司更好地帮助他们的客户。

  既然人工智能这么火,为什么不加快布局保险业实际应用呢?

  目前保险领域对于人工智能的探索,还面临一些障碍,尤其是数据孤岛的问题:首先,健康险相关的健康数据、医疗数据都留存在医疗体系内,少量积累在商业体检公司,共享和流转困难,很难系统地为健康保险所用;其次,保险行业同业数据交换低效,一个客户在不同保险公司投保信息,虽然在同业之间有部分交互,但是基本都是人工进行的,数据量无法满足智能学习场景。而人才缺失是行业面临的另一个痛点。人工智能作为一个新领域,其本身就是多种专业技术的复合领域,难度很高,专业人才很少,且三分之一在美国,懂保险和人工智能的复合型人才就更稀缺了。此外,林洪祥认为,保险行业还面临本身的IT基础普遍薄弱、投入不足的情况,整体缺少长期演进规划。“特别是对那些连信息系统建设都勉勉强强的公司而言,在这个时候谈人工智能,那无异于浮沙筑高楼。”健康相关数据积累刚刚起步,要实现智能化的风险控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互联网保险创新峰会(CIIS2019)将会聚焦互联网保险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在实际业务操作中的落地与应用,更多资讯,请进一步关注我们,稍后将为您带来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暂无评论!
我要评论 只有购买过该商品的用户才能评论。

第五届中国保险业数字化与人工智能发展大会2023暨“金保奖”颁奖典礼于6月9日在沪盛大开幕,本次峰会由上海瞻仕商务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国际保险学会,上海浦东国际金融学会,华东江苏大数据交易中心,美中保险促进会等协办和支持,汇聚了线上线下300余位来自国内外传统保险,互联网保险,再保险公司,保险经纪,保险科技等公司的行业高管,专家人士出席。峰会由上海浦东国际金融学会副秘书长李振震老师做开幕致辞,并拉开了“数字经济”时代,金融保险业数字化技术创新与应用为主题的精彩分享序幕。分享演讲嘉宾:第五届“金保奖”颁奖典礼于6月9日同期举行,经过评选,共有34家企业和个人荣获“金保奖”奖项。获奖名单:CIDA2023峰会现场精彩瞬间:自此为期一天的2023中国保险业数字化与人工智能发展大会暨“金保奖”颁奖典礼胜利闭幕。感谢各位与会嘉宾,国际保险学会,上海浦东国际金融学会,华东江苏大数据交易中心,美中保险促进会等协办和支持,及广大合作伙伴及合作媒体的鼎力支持。瞻仕咨询希望能与业内资深专家,优秀企业与机构继续保持紧密合作,提供行业前沿信息,探索行业发展趋势,促进行业商务交流,共同促进保险行业更好,更快,更健康的发展。

机遇与挑战并存,保险数字化进程进入快车道启明星在线 瞻仕资讯 今天新冠肺炎疫情正席卷全球,世卫组织于3月11日宣布新冠肺炎已构成全球性流行病。保险公司不得不通过各种积极“自救”,如部分寿险公司召开线上晨会,部分财险公司纷纷转战非车险市场。疫情带来的震荡影响将让保险科技有机会从供给端和需求端两个层面,深刻地改变全球保险行业的业态趋势与产业格局。“如果说2003年“SARS”疫情,是加速推动消费互联网爆发性增长的拐点,那么2020年“新冠”黑天鹅事件,也可能将会是全球保险科技蓬勃发展的引爆点。”当然,从短期来看,疫情冲击为保险行业的业绩增长目标增加了不确定性,险企投资收益面临更大市场风险,行业的局部重组或会出现,中小险企板块和外资新进入群体将受影响。但是从长期来看,疫情的出现从供需两侧,为保险行业数字化注入动力,加速保险科技的全面渗透。而在供给端*大的变化,就是此次疫情加速了保险产品研发、营销渠道、流程管理和客户运营环节的数字化进程在加速,科技平台降低了中小险企的生存门槛,为消费者带来产品降价的实惠和服务体验的改善。总而言之,着眼长远,疫情影响具有暂时性,疫情影响的短期调整孕育着中长期投资机会。从行业整体来看,马太效应更加明显,科技投入持续加码。龙头企业包揽了绝大部分的行业利润,而大多数中小保险企业只能在夹缝中生存,中小寿险公司过去依靠“短平快”业务提升规模的突围方式,也在监管政策的引导下难以重现,因此中小保险企业的转型需求更加迫切。随着跑马圈地发展模式走到尽头,中国保险行业开始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迈进,而在这一转型进程中,保险科技的发展为保险行业带来了破局机遇。中国保险企业开始加大保险科技投入,其中头部保险企业和互联网保险公司的布局更加迅捷,以平安、人寿、太保、人保为代表的大型保险机构,纷纷将“保险+科技”提到战略高度,并且积极出资设立保险科技子公司。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四项核心技术的日益成熟,为保险行业各环节价值链的重塑再造带来机遇。就每项技术的主要功能而言,云计算为保险行业提供了新的IT基础设施和新的“应用软件”(各类保险SAAS),大数据解决数据源问题,人工智能解决效率问题,区块链解决信任问题。总结而言,保险科技的应用可以让产业各个环节,运行得更加**、节能和高效,从而拓展了保险机构的可盈利空间,打破了传统粗放生态下的恶性循环。再说保险科技的作用:降本增效,创造产品降价空间;优化服务,提高品牌粘性。众所周知,保险行业是高门槛行业,首先在于牌照门槛,其次在于市场门槛。传统模式下保费的增长,是由庞大的代理人团队和高额的费用支出推动的,成本过高导致产品定价过高;在消费者的保险需求在不断增强的同时,保险产品的高价和服务,实则阻挡了这一需求向购买行为的真正转化。因此科技的出现,正是针对了险企在成本、效率和服务端的症结,险企只有实现降本增效才能有降价空间,只有降价才能跨过过高的市场门槛,同时配合服务优化和品牌粘性,才是实现真正的普及与爆发。巨头用科技“筑墙”,平台用科技“拆墙”。需要注意的是,在完成上述价值传导的过程中,另一道新的门槛也随之树立——科技本身成为了新的门槛。巨头们凭借大手笔的科技投入,不断优化服务于自身的科技工具,科技的**带来成本的**,从而带来市场占有率的**,转型后的巨头们用科技投入修筑更高的“科技门槛”。与此同时,伴随着云计算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平台型公司,在行业的各个垂直领域积累科技能力,并借由云协作的模型将这些能力,开放给无力承担独立开发成本的中小险企,亚马逊、阿里提供IAAS基础设施,IBM提供数据库能力,谷歌提供人工智能核心能力,除此之外,蚂蚁金服、慧择提供代理经纪能力,豆包网、大头保等提供运营SAAS,i云保、保险师提供代理人展业工具等等,开放的保险生态由产品、运营、营销、理赔、风控、TPA等不同环节中诞生了各类平台,平台与其链接、赋能的中小险企共同结成新阵营的力量。如果说巨头是用科技“筑墙”,维持产业核心地位,那么各类保险科技平台则是以科技“拆墙”,以云协作的模式将科技能力,扩散至尽可能多的企业节点,二者共同构成保险科技发展的核心推力,而消费者则在此过程中,享受行业进步带来的价格优惠与服务改善。当前行业正处于数字化转型阶段,大数据等技术加速向保险业渗透,众多保险科技企业也在积极用创新的力量改变行业业态。随着2019年5G进入商用时代、L4级自动驾驶不断成熟、基因检测开始走进消费者视野,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新兴技术,融入到保险领域中改变行业业态。经过此次疫情的考验,保险公司会加快拥抱和应用新技术,让新技术在风险预警、风险处理以及风险赔偿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组委会:中国保险业数字化与人工智能发展大会2020官网:http://www.zenseegroup.com/p/554988/联系人:ANN 021-65650305

据业内评价,德华安顾人寿已是目前是行业里为数不多的,能够做到全流程数字化展业的公司之一。借助数字化优势,德华安顾人寿有望抓住转型机遇,加快科技与保险融合速度,凭借数字化经营的**优势,持续为客户提供*佳的寿险服务体验。近年来,在推进金融科技创新中,保险公司纷纷推动数字化转型,将营销、承保、理赔服务等各项业务链条数字化、在线化。以国寿、平安等为代表的一批大型保险机构不断深化金融科技布局,将数字化视为重要的战略方向之一。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及早布局数字化的中小险企已走出特有的数字化路径,在同业中优势凸显。成立于2013年德华安顾人寿,是业内较早布局数字化的新兴寿险公司。早在2016年,德华安顾人寿就已实现100%线上出单,2017年开始,营销员活动管理和团队管理数字化也开始起步。基于长期的数字化建设和不断累积,德华安顾人寿已形成了成熟的“个险+数字化”总战略并多年坚定实施。从场景应用到**营销,数字化已经渗透到了公司运营的各个领域。数字化成行业转型方向经历了六十多年发展历程的中国保险业,正面临着业态重构、价值链重塑等诸多挑战,保险科技无疑是“新风口”,对于身处行业核心的保险机构,近年来不断探索科技赋能保险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提升传统保险供给效率,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保险需求。近年来,深化金融科技领域布局,始终是大型的传统保险公司战略规划中的重要一环。如中国人寿2019年制定了“双心双聚”战略,通过互联网将所有的职场与所有的一线销售队伍连接起来,形成具有中国人寿特点的数字化平台;新华保险以实现“数字生态、智慧新华”为愿景,将科技赋能纳入公司战略;“数据化经营”亦是平安寿险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中国太保围绕“数字”在内的五大关键领域,启动转型2.0战略。德华安顾人寿董事、总经理殷晓松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数字化是险企发展*根本的动力,企业内部要达到增产、提效、降费、风控等目标,必须依靠数字化来实现。”据其介绍,自2013年开业以来,德华安顾人寿一直致力于抓住互联网时代发展机遇,将“数字化”定位为公司与个险渠道并驾齐驱的公司战略。秉承“守正出奇”的发展策略,六年来,德华安顾人寿积极探索保险与科技深层次融合过程中演化出的创新发展模式和增长动力,以数字化技术优化保险经营的各个环节,从数字化出单到数字化管理,从场景应用到**营销,数字化基因已经烙印在德华安顾人寿发展的每一步中。在行业内人士看来,保险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保险公司将科技与保险进行深度融合,包括产品设计、市场营销、核保理赔、运营服务等保险业务全流程,进而改进服务及与客户交互的方式,这是一场商业模式的变革,需要自上而下、全方位开展、全部门协作。数字化路径探索实践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远程办公、线上服务等受到市场广泛关注,各家公司的科技水平也在此过程中展露无遗。大家保险CEO徐敬惠指出,企业信息化水平不足是多数企业在抗击疫情过程中,面临的*直接的考验之一,办公线上化、培训线上化、服务线上化均对一家企业的信息化能力有较高要求。值得关注的是,得益于数字化战略的坚定实施与持续投入,在疫情阻击战中,德华安顾人寿数字化发展厚积薄发,非常时期有力保障了公司的经营与业务发展;在经历了这场大考之后,数字化已内化为公司核心竞争优势、助推公司向前发展的引擎。疫情期间,个险渠道全面启动线上经营模式并贯穿营销全流程,借助公司数字化平台,组织营销队伍内、外勤参加线上获客、线上销售、线上增员、线上服务等培训,有效提升营销队伍的微营销能力。公司网销渠道继续发挥其线上推广优势,除延续线上获客与微信服务全流程线上模式外,还积极借助企业微信与微信群远程加强过程指标管理,按时进行早会、夕会和午会的三会经营,同时借助CRM系统,蘑菇云系统,米话系统实时查看队伍过程指标,订单详情等,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营销队伍的远程营销能力,也对续期业务帮助极大,在网销渠道的有力带动下,公司1-2月份规模保费同比增长120%以上。在内勤员工办公方面,无论OA审批、在家办公考勤、费控审批、采购合同用印、会议、调研、云文档等等都实现了数字化远程办公。公司50多个业务系统均可实现远程访问,疫情防控期间,各种音视频及电话会议系统运行顺畅,公司内部沟通及时、高效。同时,公司云计算等新技术应用成效显现,公司网销、微信等业务已经全面部署到金融云,业务运行稳定,响应速度快,特殊时期的业务需求及变更基本可以实现当日完成。数字化成了战疫的有力武器。在殷晓松看来,这次疫情危中有机,推动了整个保险行业线上办公、线上展业、线上运营的数字化进程。“保险业增长大势下,疫情并不可怕。目前,我们看到了前期在数字化运营方面的投入,给公司带来有效助力的成果,德华安顾人寿将趁势全面,纵深推动数字化转型,为疫情之后的发展做好准备。”组委会:中国保险业数字化与人工智能发展大会2020官网:http://www.zenseegroup.com/p/554988/联系人:ANN 021-65650305

来源:中国证券报“这下总算吃了一颗定心丸,我们可以集中精力搞生产了!”在拿到中国人寿的覆盖公司200多名员工的复工复产专属产品保单后,温州一家企业负责人感慨道。  与客户虽不见面,但服务从未间断。面对实体经济大面积停摆,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下称“国寿”)加速强化科技“马达”动力,让金融服务“不打烊”,积极调动旗下“保险+投资+银行”三大条线,发挥保险风险转移功能,为复工复产减震、稳信心,增加上百亿投资授信,帮助实体经济恢复元气。  保险及时提供“减震器”  “我们不分昼夜地赶工,就是想让同事和销售伙伴在家办公更安心,为服务客户更便捷,让客户体验更暖心。”国寿一名技术部门员工表示。疫情发生后,国寿加速“科技赋能”,强化线上服务场景和功能,为疫情期间提供更安全高效的金融服务打下技术基础。  与此同时,国寿一方面积极支持防疫工作,一方面推出多款创新产品支持复工复产。“复工复产企业疫情防控综合保险”“责任险附加法定传染病保险”“店家一保通、守护神系列”等,就位列其中。  复工前夕,重庆天力保安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管理层一直在琢磨,怎样全方位做好员工健康的保障工作。“*后我们决定为员工增加商业保险保障,送上一份关爱。”重庆天力相关负责人表示,“但疫情期间,无法临柜办妥所需手续。但通过国寿重庆分公司推出的团险客户服务系统线上自助保全服务功能,公司工作人员在家就可以在线上传资料,几分钟时间便办理完增加被保险人的申请手续。自助方便,效率高!”  为了不误农时,助力春耕,国寿加码农业服务,促进线上线下更好融合,助力“米袋子”“菜篮子”稳产保供。“我们现在有一款‘国寿i农险’应用,集成了3S、AI、风险预警、水印相机、测长估重、OCR识别等新技术,极大提高了农险服务效率。疫情期间,累计为近百万农户提供风险保障。”国寿财险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对于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产品,我们还开发了相关创新险种。如在浙江参与政策性叶菜价格指数保险;在山东大力开展蒜薹、大蒜、马铃薯等蔬菜目标价格保险,通过提供价格保障,增强菜农生产信心。”上述人士补充道,“我们还有专门的远程视频医疗服务,农户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有效协助农户缓解了疫情期间就医难问题。”  投资对接实体经济需求  国寿还充分发挥保险资金投资长期性优势,为受疫情冲击较大的实体经济提供资金缓冲。  国寿资产公司有关人士介绍:“针对湖北等地疫情后经济建设,国寿资产公司加快与湖北科技投资集团公司开展信托贷款合作,向武汉地铁集团磋商追加投资额度;参与投资湖北30年期抗疫债券并中标25亿元,为重点地区疫后经济发展提供长期资金支持。”  “国寿资产公司及时跟踪重点行业客户需求,制定投融资方案,正在积极推进江苏交通、陕西交控、陕西高速、南京地铁、天津地铁、天津港、北京京投、成都轨交等项目,支持重点行业在疫情后快速恢复,带动经济稳健发展。”他表示。组委会:中国保险业数字化与人工智能发展大会2020官网:http://www.zenseegroup.com/p/554988/联系人:ANN 021-65650305

来源:蓝鲸Insurance3月底,A股5大上市保险公司2019年年报全部完成披露,对比来看两大特点明显:一是净利润数据亮眼,二是数据化、科技化趋势明显。受税收政策及市场影响,2019年保险公司净利润均大幅增长,2019年中国人寿(601628.SH)、中国平安(601318.SH)、中国太保(601601.SH)、新华保险(601336.SH)、中国人保(601319.SH)5家合计净利润超2700亿,其中,中国平安占比近一半。年报中,5家保险公司频频提到科技赋能,热度趋升。当前,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已明确数据化、数字化经营趋势,其余上市保险公司也大步跟进,全面数据化、智能化,已成为行业转型发展新跑道的前进动力之一。显然,未来科技实力、科技赋能程度深浅,或将成为保险公司拉大差距的重要因素。净利大幅上涨,成绩单含金量几何上市险企的业绩“喜讯”,业内早有心理准备,但具体数据尤其是核心指标,更能分辨硬实力。先一览整体情况,5家上市保险公司合计净利润2724亿元,相较于2018年的1581.9亿元,净增长1142亿元,同比大增72.2%。其中,业务范围囊括大金融的中国平安拿走一半多的利润,达到1644亿元。显然,由于5家上市保险公司业务领域各有特征,还需进一步剖析。寿险公司方面,净利润体量*大的仍是平安人寿,2019年净利润达到1037.37亿,上涨76.55%;涨幅*为明显的是中国人寿,净利润582.87亿元,同比上涨411.5%,报告期内,其寿险业务利润总额同比上升2502.3%,远高于健康险、意外险业务利润上浮比例。由于前期基数较小,人保寿险净利润也取得了可观涨幅,净利润31.71亿元,涨幅356.3%;侧重寿险领域发展的新华保险实现净利润145.59亿元,同比上涨83.8%;太保寿险分别实现205.3亿元的净利润,对应涨幅46.7%。众所周知,上市险企业绩上的好看,离不开上年度投资收益的“添彩”以及减税大礼包。刨除短期波动性较大的损益表项目及不属于日常营运收支的一次性重大项目,营运利润这一指标,更能衡量价值、测出“含金量”。早前,只有平安披露这一数据,2019年,太保首次公布营运利润。分业务看,2019年,太保寿险营运利润221.76亿元,增速14.7%;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营运利润889.5亿元,同比增长24.68%。回过头来看,财险“老三家”净利润增幅都在5成以上。其中,人保财险2019年净利润收入249.31亿元,同比上涨53%;平安产险净利润228.08亿元,涨幅85.8%;太保产险净利润59.1亿元,上涨69.6%。2019年,平安财险的保险业务手续费支出从2018年的493.37亿元下降到393.68亿元,同比下降20.2%;人保财险手续费及佣金支出550.42亿元,同比下降 25.7%;太保财险的手续费及佣金支出180.64亿元,同比下降22.8%。值得警惕的是,2019年,人保财险市场占有率为33.2%,同比增长0.2个百分比,但综合成本率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达到98.9%,同期,太保财险、平安财险综合成本率分别为98.3%、96.4%,均优于人保财险。此外,随着商车费改进一步深化、新车销量持续下滑,财险“老三家”也在持续调整业务结构,2019年末,平安财险、太保财险和人保财险的车险业务在保险业务中的占比为71.7%、70.1%和60.7%,分别下滑1.7个百分点、4.6个百分点、5.9个百分点,有压力,有变化。能力驱动,科技赋能成“热词”不论寿险业务,还是财险业务,调整结构是为了更有质量的发展,在原有业务增长动能衰减的基础上,调动新业务的增长。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二字。时至今日,头部险企纷纷打响“科技战”,通过数字化转型、科技赋能,激发“新活力”。“从我们的观察来看,保险行业现在处于增长模式转型阶段,从以前的机会驱动向现在的能力驱动”,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对蓝鲸保险表示,数字化能力是当前保险企业的核心能力。科技跑道上,上市险企起跑时间不一,中国平安无疑是这一领域*具代表性的先发企业。2017年,平安以科技**业务变革,提出“金融+科技”、“生态+科技”的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人工智能、区块链、云三大核心技术领域研究。当前,平安集团深化主业科技能力,并且持续探索创新商业模式,赋能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房产服务、智慧城市五大生态圈。科技部门更有转化为利润部门的底蕴,2019年,通过向市场提供创新产品和服务,平安科技业务总收入同比增长27.1%至821.09亿元。在科技赋能金融的战略指引下,平安的核心金融主业与科技应用也得到了恰当融合。譬如,在寿险及健康险业务上,贯彻“产品+”、“科技+”策略,向全面数据化经营迈进,实现长期价值增长;平安财险通过科技创新应用,提升客户体验。2020年,更是平安“金融+科技”、“金融+生态”转型的深化之年,其也将抓住科技创新战略机遇期,持续推动基础科技能力建设,不断丰富升级应用场景。此外,在2019年年报发布中,全面数据化的平安也提速提前22天发布年报,早于其余上市险企近一个月的时间。据悉,平安全面数据化经营的战略性工程,是平安董事长马明哲2019年初提出,并在平安全集团推广实行的“爆炸性发展项目”。依托人工智能辅助公司经营,提高数据共享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实现经营管理“先知、先觉、先行”。平安的数据化模板,正加速其在治理、科技能力及经营管理水平上的进一步提升。在平安“先人一步”的探索下,各险企也开始打造与自身适配性强的数字化、科技化模式。2017年,中国太保跟进,提出“数字太保”战略,聚焦“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战略转型升级,提供基于客户的产品和服务,完成新工具、新领域、新模式的变革创新。在太保转型 2.0 的规划中,“数字”是五大关键词之一。近两年来,中国太保全力推动“科技赋能”,加强顶层规划布局,推进科技基础能力升级,让数字技术为业务前端服务,为业务和一线赋能。总的来看,太保数字化转型的聚焦点,是客户核心和业务一线赋能。船至中流,尤须击楫奋进。中国人寿、中国人保、新华保险等传统保险公司也纷纷将“数字化”转型提到重要位置。2019年,中国人寿开始全力建设“科技驱动型”企业,全面启动“科技国寿建设三年行动”,重赋能重创新,以科技崛起**重振国寿。通过积极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为保险全价值链赋能,持续推进以客户为中心的保险销售模式升级;优化全链条服务流程,加快运营服务向集约化、智能化、生态化转型升级,初步建立“保险+”生态圈。同样在2019年,中国人保提出“保险+科技+服务”新商业模式,加大科技创新和服务创新力度,以科技赋能释放价值,以服务延伸创造价值。据了解,人保集团已在谋划推动集团科技体制改革,构建适应数字化战略需求的体制机制和人才队伍。新华保险新任领导班子制定的“1+2+1”战略,则提出以科技赋能为支撑。近日召开的2019年业绩发布会上,新华保险总裁李全还透露称,将把科技赋能提到更高的战略位置。现代科技到底如何与传统保险融合?李全阐述道,可以融入销售和管理链条,成为大后台支撑;逐步探索数字化品牌,应对人群的重度数字化趋势;通过客户数字化管理,实现综合经营。“保险公司科技赋能是未来必然发展趋势,既可以提高保险公司经营效率、改善服务质量,也有利于改善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主任王绪瑾对蓝鲸保险分析指出,在完善传统经营管理的基础上,科技赋能也可以看作激发新活力的驱动因素。深度赋能,贯穿前中后台科技的确在改变多数行业的商业模式,不但创造客户新需求,更重塑了市场与各方参与者的逻辑关系。“保险企业当然也需要考虑科技变革对于客户需求与偏好行为,营销手段与方式,运营模式与成本结构,内部管理与考核标准等多方面的影响,并积极适应和应对”,周瑾指出,科技赋能保险,可以从前台的渠道与营销,中台的运营与风控,以及后台的数据与系统等三个层面来看。首先,春江水暖鸭先知,前台的营销端与客户及市场的关系*紧密,自然会快速调整,对于科技元素从了解到拥抱,从适应到拥有,以便在获客、销售、客服等环节赢得竞争优势。其次,中台的运营和风控随着前台的快速转变而感受到压力,因此在运营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风控质量优化、人才选育留等方面要给予前台更有力的支撑。*后,传统后台的财务、IT、行政等诸多能力也需要跟上,尤其是对数据与IT的要求,需要更多采用新的架构、技术、标准和方式来增强。整体而言,科技赋能会体现在保险公司的各层级各环节,也是险企赢得竞争优势,降本增效,提升客户价值和自身业绩的核心因素。在周瑾看来,科技赋能或者科技转型,并不仅是纯技术方面的问题,更是保险公司从战略到运营,再到管理机制,业务模式等多方位的改革,考验包括高层战略眼光,科技投入决心,用人机制,企业文化等多个要素,“这些要素在保险公司数字化转型、科技变革中更为重要和先决,其次才是实际操作层面的技术手段的突破应用”。“未来科技实力、科技赋能程度,一定是保险公司*核心的竞争力之一。谁更具战略眼光,更早投入,就能占据市场的先机,并且越早采用科技手段,发展加速度更快,毫无疑问会跟竞争对手拉开差距”,周瑾分析道。同时,其指出,由于头部公司体量大,不论是转型还是超车,难在短期内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静待时间培育。此外,“轻装上阵”的中小型保险公司的数字化生态新兴模式、营销模式的转化机制,亦存在多种可能性,“我们也期待通过不同的打法,呈现更精彩的市场”。(蓝鲸保险 李丹萍 lidanping@lanjinger.com)组委会:中国保险业数字化与人工智能发展大会2020官网:http://www.zenseegroup.com/p/554988/联系人:ANN 021-65650305

瞻仕咨询_启明星在线